世界在掌上系列活動-臺美聯演-傀儡馬戲
Dmitri Carter介紹:
Dmitri Carter為Carter家族中最年輕的創始成員,自小就踏進木偶戲領域。除擔任美國西雅圖西北木偶中心的現任館長,亦是偶戲導演,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也曾三度榮獲國際木偶協會美國分會(UNIMA-USA)的「木偶藝術卓越表現獎」。
Dmitri在過去十年中,不僅每年都策劃新的展覽,也繼續教授大師班和創作新作品。受到Perry Dilley的喜劇風格劇本啟發,在2015年舉辦了一場獨角burattini表演,《哥倫比納的生日》(Columbina's Birthday)。
2016年,在Caine藝術學院執導了木偶劇“Liberation of Ruggiero from the Island of Alcina”,有超過百位視覺藝術、戲劇和音樂科系的學生共同參與製作,深受大眾喜愛和肯定。
太日樂集介紹:
「太日」-以大地為母,太陽為意象,鼓面如同太陽一般,鼓棒如同交織的陽光,奏出擊樂就像烈日感染著熱情,溫暖並撫慰人心,朝向希望、夢想、及孕育濃郁的正能量。
雲林是「太日樂集」張呈遠團長及團員的家鄉,從小就被雲林的文化滋養著,也看著它發展,雲林有著豐富的臺灣傳統文化,但是有時卻被忽略掉。為了更加展現雲林的文化,且將它發揚光大,以收集各個雲林的特色並且將其結合成打擊樂。以運用樂曲擴大整個文化的發展效益。讓打擊樂並不只是鼓聲的震撼,而是散發出雲林的文化氣息,這就是太日樂集所追求的在地擊樂。
團隊剛成立就在藝術節和以色列團隊合作,且得到國外藝術家認可,近年也和布袋戲有跨域合作。
演出內容:
交流節目主題由馬戲來發想,藉由偶與東西方鼓樂的結合表演,呈現出不同的視覺享受。
Dmitri將帶來各類型態極富西方偶戲文化特色的馬戲折子戲,搭配雲林在地團隊-太日樂集音樂,目的在於呈現異國文化與在地文化碰撞激發後所結合出來的創意火花。
本次演出以Dmitri帶來魁儡馬戲為主題,透過Dmitri過往演出配樂的風格,讓太日樂集從中可以理解並認識文化差異,進而延伸創作出合適的樂曲,如此作法除能讓整體風格更加契合,對於Dmitri而言,也不會產生落差,從而讓雙方在排練的過程當中可以互相理解與認識,將Dmitri所演出的音樂中,尋找相近音色及類型的樂器來演奏,表現出不同的音樂性。
此外,Dmitri也曾拜傀儡戲大師-黃奕缺為師,所以對於中國偶戲的後場風格也是十分熟悉,目前策畫台美聯演的內容是一開場太日樂集先以傳統北管戲為主要音樂風格,搭配Dmitri的懸絲傀儡演出,接著將演出的音樂由中式轉為西式風格,即為呈現屬於西方的偶戲表演,最後讓這兩者巧妙的結合,從而誕生出獨特且不同以往的演繹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