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真雲林閣掌中劇團X方式馬戲《採藥記 Get Well Soon》
團隊中/英文名稱: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Zhen Yun Lin Ge Puppet Theater
方式馬戲 Circus P.S.
節目中/英名稱: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X方式馬戲《採藥記 Get Well Soon》
Zhen Yun Lin Ge Puppet Theater x Circus P.S. Get Well Soon
演出時間:2022年10月8日(六)19:00-20:00
活動地點:雲林虎尾同心公園
演出全長約50分鐘,無中場休息。
本節目使用台語演出,無字幕。
*10/8(六)下午15:00-16:00,會有採藥記演出團隊帶來的「民眾互動工作坊」!
大人小孩都歡迎,一起體驗布袋戲與馬戲的趣味吧!
演職人員名單::
- 導演|莊衿葳
- 編劇|李憶銖
- 布袋戲創作顧問|李京曄
- 馬戲創作顧問|方意如
- 演員|李京曄、游文賓、蘇俊諺、楊瑄儀、鄭鈺儒
- 音樂設計|劉文奇
- 燈光設計|林秉昕
- 道具設計|吳紫莖
- 服裝設計|陳諺柔
- 舞台監督|游心雅
- 執行製作|李欣芸
- 現場行政執行|明廷恩
- 排練助理|吳書涵
- 平面設計|湯晴雯
- 影像紀錄|牧童攝影
- 製作顧問|Project 0 製作循環工作室
- 演出單位|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方式馬戲
- 共同主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雲林縣文化觀光處
節目亮點:
尋找「布袋戲」X「馬戲」的臺式美學!再創跨界融合演出新風貌!
演出介紹:
阿蝶是一位中年婦女,出身貧窮,卻還經常賭博、偷東西。有天,村裡來了王爺的使者,宣布懸賞找到「金蝶蛹」的人,獎金一千兩金子。但是,沒想到捕捉金蝶蛹竟然會受到詛咒,阿蝶與母親自此陷入困境⋯⋯
「如果你迷路了,記得尋找風的去向,蝴蝶將會乘著風,替你引路。」阿蝶走入山中,彷彿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唯一她還認得的,是春天時會成群飛過屋頂遷徙的金蝶.....
山,作為文明與自然的中介場域,深山蘊藏著被人類社會流放邊疆的山賊、仙人、妖怪、神明,他們是壞人嗎?還是他們才是真正擁抱生命且最真實的靈魂?
此作品結合當代馬戲與布袋戲,劇本以神怪劇為雛形,發展出各式怪異角色,例如村子裡的怪人、山裡的妖精及神明,透過詼諧喜劇的方式探討人性和自然生態的議題。演出結合馬戲的肢體、布袋戲的口白與操偶、場景的變化,帶領觀眾進入這光怪陸離的世界。
透過馬戲的肢體,將真實的場景、人、物,化為抽象又風格化的型態,並透過劇場的魔法讓萬事萬物在其中順暢流變。布袋戲偶擔綱劇中主要角色,在馬戲演員之間跳躍、穿梭,與之互動。
人與偶如何共創出奇幻的場景,一同在故事中冒險、前進,跨界融合的型態刺激觀眾的想像力,音樂結合布袋戲鑼鼓及魔幻電聲,打造出一齣不分年齡、現代青年或老一輩的長者們都能看得過癮的戶外演出!
藝術家介紹:
|莊衿葳 ZHUANG Jing-wei|
嘉義出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學系,主修舞台設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主修導演。現為劇場工作者,跨足導演、演員、舞台監督、舞台設計、視覺藝術。
作品常結合肢體與敘事文本,以臺灣歷史文化、性別、精神、社會議題,研發綜合藝術和劇場演出。
近期作品:何日君再來工作室《不肖子》演員(曾榮獲牯嶺街小劇場2021評審團大賞)、同黨劇團The Party Theatre Group 《父親母親》導演助理、流山兒祥X阮劇團《嫁妝ㄧ牛車》演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冬季公演流山兒祥《第十二夜》擔導演助理。導演作品包含戲曲夢工場—客家戲
曲《擺渡・戲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春季公演《Woyzeck嘸伊嘸采》劇場版歌舞劇、2019文化部青年扶植計畫《Woyzeck嘸伊嘸采》帳篷版歌舞劇、原創阿卡貝拉音樂劇《瓦圖方塔》。
|李京曄 老師|
曾經擔任沈明正廣播劇團操偶師,曾榮獲「雲林之光」個⼈獎、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的肯定。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邁入第二代,由李京曄接掌口白、主演、團長等職務。
老師表示:在傳統與創新中取得平衡是最困難的事,而為了要不被現實淘汰,除了創新更不捨棄布袋戲的根,是最重要及最大的挑戰,不斷的提醒自己、戒慎恐懼。
演出團隊介紹: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Zhen Yun Lin Ge Puppet Theater|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成立於民國六十四年,創辦人為李永保,其在兄長李金樹之「大山雲林閣」學藝,學成後即獨自創團。演出劇目以《鋒劍春秋》、《烈女復國》、《怪俠雙流星》、《鐵漢南俠》等最為膾炙人口。
劇團目前邁入第二代,由李京曄接掌口白、主演等職務。團長李京曄曾經擔任沈明正廣播劇團操偶師,並曾榮獲第二十七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的肯定。在團長的帶領之下,劇團多次參加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比賽,均榮獲佳績,更多次獲選為國藝會「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扶植團隊,並在雲林縣北港文化中心駐館多年,致力於布袋戲文化推廣。近年的作品《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夢.斷.情河》、《花開有時盡》等,皆深受觀眾喜愛。
|方式馬戲 Circus P.S.|
由旅法歸國之劇場演員、導演才女方意如,與擅長特技、舞蹈的黃芷媚,及替臺灣奪牌無數的武術選手溫青倪,共同創立。因作品的獨特氣質、視覺風格及編導手法,創立至今,屢獲各方邀請製作重要節慶、藝術節開幕演出。
以探索建立新式臺灣當代馬戲的編導方法為志業,建構獨特的馬戲雜技表演風格,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說故事,與更多觀眾交會。
近期作品包含2021國立臺灣博物館邀演《The Rhythms of Life 在呼吸之間》、2020「白晝之夜」邀演《OOUPS》台電版、臺南市文化局「藝術進區」邀演《晝夜環抱》、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DISTANCE》、捷克臺灣馬戲兩團臺北101交流演出、臺北市立美術館特邀兒童館展覽「面對面」開幕演出《你我你youuoy》及為X-Site展覽之現地創作《OOUPS》等。
演出特色:
- 2022 雲林國際偶戲節 X 衛武營馬戲平台 共同合作
- 三方跨界融合超強卡司——金掌獎【滿貫王】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尬上獨特風格的「方式馬戲」,攜手現代劇場新銳導演莊衿葳 共同創作。
- 布袋戲X馬戲,跨界融合全新作品!雲林國際偶戲節全台首演。
此作品結合當代馬戲與布袋戲,劇本以「神怪劇」為雛形,發展出各式怪異角色,如村子裡的怪人、山裡的妖精及神明,透過詼諧喜劇的方式探討人性和自然生態的議題。演出結合馬戲的肢體、布袋戲的口白與操偶、場景的變化,帶領觀眾進入這光怪陸離的世界。
◎希望藉由本次在雲林國際偶戲節的演出,透過表演藝術的呈現有沒有最想帶給表演藝術的堅持和信念,以及透過演出希望能夠給予雲林國際偶戲節哪些全新的面向?
「⾺戲」與「布袋戲」皆具庶⺠和街頭⽂化,「⾾鬧熱」能近距離和觀眾互動,接收觀眾的反應,⿎舞觀眾的情緒,藉此推動戲的下個情節。
全劇台語演出,鼓勵國際觀眾「聽」傳統語言節奏之美。
近年受疫情影響,表演藝術產業謀生不易,受串流媒體普及化影響,觀眾們越來越習慣影像的「聲光刺激」、「多產」與「精緻」,劇場圈興起一波「跨界融合」之潮流,為了回應觀眾的「胃口」。
而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讓藝術家/創作者們可以「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牽起「表演藝術界」的多個面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發展「戲劇」的更多可能。
感謝雲林國際偶戲節,更榮幸還有衛武營的馬戲平台加入製作,支持這群「愛藝術的憨人」,提供資源讓真雲林閣、方式馬戲可以相遇,更與現代劇場的導演一起進行過程非常愉快的創作發想與排練!
期待在舞台上演出的那天,一定能夠帶給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刺激!